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    乡野中误以为草的中草药,不要错过这些宝贝

    2019-08-06 15:45:34    浏览:5    点赞:1

    1.狗尾巴草

    别名:绿狗尾草、谷莠子、莠、狗尾巴草、光明草、阿罗汉草和狐尾   

    主治:除热,去湿,消肿。 治痈肿,疮癣,赤眼。

    用法与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4钱(鲜者1~2两)。   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(味甘)。  

    性味与归经:淡,平

    功能与主治

    祛风明目,清热利尿。用于风热感冒,砂眼,目赤疼痛,黄疸肝炎,小便不利;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.



    2.一串红

    药用部分为全草,生长期皆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    性味及功效:甘,平。清热,凉血,消肿。

    主治选方:治疔疮初起:鲜一串红适量,捣烂外敷。




    3.小窃草

    生长环境:生长于杂木林、林缘、路旁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,海拔150-3060米。

    产地:除黑龙江、内蒙古及新 疆等省区外,全国各地均产。

    用途:果实有小毒,有活血消肿、收敛杀虫的功效,用于慢性腹泻、蛔虫病、痈 疮溃烂久不收 口、因道 滴虫病等症。果实还可提芳香油。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。




    4.牵牛花

    生 长地:生于山野灌丛中、村边、路旁;多栽培。全国各地有分布。

    采制:秋末果实成熟、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

    性 味:性寒,味苦;有毒。

    功能主治:泻水通便,消痰涤饮,杀虫攻积。用于水肿胀满,二便不通,痰饮积聚,气逆喘咳,虫积腹痛,蛔虫、绦虫病。

    牵牛花的药用价值较高,明代吴宽写诗赞道:“本草载药品,草部见牵牛。薰风篱落间,蔓出甚绸缪。”

   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,牵牛子含有牵牛子甙、牵牛子酸甲、没食子酸、裸麦角碱、野麦碱等成分,能刺激肠道、增强蠕动,有强烈的泻下作用。

    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,不可多服,牵牛子的药用名称为二丑、黑丑、白丑。

    黑丑为黑牵牛子,白丑为白牵牛子,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。

    牵牛花食用功效:

    具有泻下、利尿、消肿、驱虫等功效,主治肢体水肿、肾炎水肿、肝硬化腹水、便秘、虫积腹痛等症。



    5.凤眼兰

    别名:水葫芦、水浮莲

    以全草入药。春夏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性味:淡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:清热解暑,利尿消肿。用于中暑烦渴,肾炎水肿,小便不利。




    6.兰花参

    补虚,解表。治虚损劳伤,咳血、衄血,自汗、盗汗,妇女白带,伤风咳嗽,胃痛,泻痢,刀伤。



    7.柴胡

    性味归经:性微寒、味苦、辛、归肝经、肺经、脾经。  

    功能:透表泄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   

    主治:感冒发热、寒热往来、疟疾,肝郁气滞,胸肋胀痛,脱肛,子宫脱落,月经不调。  

    药材:柴胡用法用量:煎服,3~10g。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,且宜用生品。疏肝解郁宜醋炙,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,其用量均宜稍轻




    8.白芷

    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
    治头痛,眉棱骨痛,齿痛,鼻渊,寒湿腹痛,肠风痔漏,赤白带下,痈疽疮疡,皮肤燥痒,疥癣。

    性状与分类:白芷呈长圆锥形,长10-25厘米,直径1.5-2.5厘米。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,根头部钝四棱形或正圆形,具纵皱纹,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,习称"疙瘩丁"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灰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棕色,近方形或近圆形,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室。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/3。气芳香,味辛。



    9.麦冬

    性味与归经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心、肺、胃经。

    功能与主治: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。用于肺燥干咳,阴虚痨嗽,喉痹咽痛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心烦失眠,肠燥便秘。



    10.玉竹

    养阴,润燥,除烦,止渴。治热病阴伤,咳嗽烦渴,虚劳发热,消谷易饥,小便频数。



    11.桑白皮

    性味归经:甘寒,入肺经。

    功用: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用于肺热咳喘,面目浮肿,小便不利等症。



    12.板蓝根

    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、利咽之功效。

    功效:清热药;清热解毒药;凉血药

    性味:苦,寒。

    归经 :入肝、胃血分。

    功效:清热,解毒,凉血,利咽。

    主治:温毒发斑;高热头痛;大头瘟疫;舌绛紫暗,烂喉丹痧;丹毒;痄腮;喉痹;疮肿、痈肿;水痘;麻疹;肝炎;流行性感冒,流脑,乙脑,肺炎,神昏吐衄,咽肿,火眼,疮疹;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、急慢性肝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骨髓炎。

    用法与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克,大剂量可用60-120克;或入丸、散。久用:适量,煎汤熏洗。

    用药禁忌: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。



    13.栀子

    归经:心经;肝经;肺经;胃经;三焦经  

    科属分类:茜草科  

    功效分类:清热泻火药  

    功效:泻火除烦;清热利湿;凉血解毒 ;焦栀子:凉血止血。  

    主治:热病心烦;肝火目赤;头痛;湿热黄疸;淋证;血痢尿血;口舌生疮;疮疡肿毒;扭伤肿痛  

    气味:苦、寒、无毒。   

   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未掺或调敷。




    14.藿香

    性味:味辛;性微温。

    归经:入肺、脾、胃经。

   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;化湿和胃。主夏令感冒;寒热头痛;胸脘痞闷;呕吐泄泻;妊娠呕吐;鼻渊;手;足癣。



    15.红蓼   

    性味:辛;性平;小毒   归经:肝;脾经    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;清热解毒;活血;截疟。主风湿痹痛;痢疾;腹泻;吐泻转筋;水肿;脚气;痈疮疔疖;蛇虫咬伤;小儿疳积疝气;跌打损伤;疟疾。



    在这里是给大家做认识和了解这些我们身边的宝贝,或许勾起你儿时的回忆。只是想说明几点:1、是药三分毒,不同方法的炮制会有不同的药性和毒性,最好咨询专业药剂师或中医大夫使用。2、中药使用遵循君臣佐使你的配伍原则才能达到其治疗效果。单一药物或许有效。


    1
    !我要举报